有黃大仙區,必有黃大仙站,乘汽車或地鐵在黃大仙站下車,只須十來分鐘,就可到黃大仙廟。廟前有一大石門坊,石坊正中題有四個大字:「金華分蹟」。金華,即浙江金華 市,金華是黃大仙的「仙鄉」,金華的赤松宮,則是黃大仙的「祖廟」。「金華分蹟」,意謂此地的黃大仙廟是金華祖廟派生出來的「分廟」。此廟是典型的道觀,石門坊兩邊分別醒目地題有「丹煉」、「回春」等字,使人聯想起道教的絕招兒-燒丹煉汞,長生不老。
廟門橫匾上寫著「赤松黃仙祠」,廟內主殿金瓦紅柱,彩飾輝煌。殿內供黃大仙像。這位大仙何許人也?對其來歷有一些不同說法。比較一致的說法,黃大仙是晉代道士黃初平。黃初平是浙江金華人,他「叱石成羊」的法術,十分有名。據《金華府志》卷二十二『仙釋』載:
晉,皇(黃)初平,蘭溪人。牧羊遇道士,將至金華山石室中。兄初起尋之四十餘年,一日逢道士,引入山相見。問羊安在?初平曰:「在山之江。」初起視之,但見白石。初平叱之,石皆成羊。初起遂絕粒,服松柏、茯聆,亦得仙。後還鄉,其族盡亡,乃復去。初平別號赤松子云。
《歷代神仙通鑒》卷六亦載黃初平、黃初起兄弟得成仙事,只是把時間提前了六、七百年,說他倆是東周時晉國人。事跡則與上引相同。並說「(黃)初平歸淮陰黃石山,改名黃石公」。《歷代神仙通鑒》把黃大仙附會為黃石公,並未造成多大影響。
黃石公是個歷史傳說人物,後被道教尊為神仙。又叫圯上老人,一天他見張良遊下邳(今江蘇睢寧北),故落履於圯(橋)下,令張良取履,伸足令穿之。張良皆如命,老人謂「孺子可教也」。於是授張良《太公兵法》。說十三年後,見我於濟北谷城下,黃石即我。張良 熟讀兵法,助劉邦奪得天下。十三年後,果於谷城山下見黃石,取而寶祠之。此事載於《史記.留侯世家》。
黃初平因別號赤松子,故有些黃大仙廟稱「赤松黃大仙祠」。黃初平入金華山石室中修行得道,其兄黃初起從弟修道,亦得仙。故有人認為黃大仙是指黃初平弟兄二人。金華北山早於晉代即建有最早的黃大仙祠-赤松觀。當初這座道觀十分宏偉:「宮殿、亭宇、廊廡、碑碣、誥敕、御墨,及名公巨卿題跋,為江南道觀之冠。」(《金華縣志》),時過境遷,號稱江南道觀之冠的赤松觀早已蕩然無存,成為歷史遺跡。
因黃大仙又號赤松子,故有人認為其即神農時的赤松子。其實,神農時的赤松子是傳說中的仙人,是主行霖雨的雨師,與黃大仙是兩回事。還有一種說法,黃大仙是廣東東莞人,是東晉著名道士葛洪的得道弟子黃野人。但黃野人的「仙跡」要比黃初平遜色多了。
黃大仙信仰之盛,如今首推港澳。香港黃大仙祠終日香火繚繞,進香朝拜求籤者有如潮湧,熱鬧非凡。進香者所求五花八門,應有盡有,求福、求子、求財、求工作、求良緣,乃至求醫問藥,無所不有。有趣的是,廟前街巷也成為極富特色的迷信鬧市。這裏一是賣風車的多。這種風車除紙做風輪之外,上面還有神像、關刀、八卦、小旗等道教飾物,俗稱「轉運風車」。說是持此風車進廟求神,即能走運,使厄運轉為福運。所以進香者無不破費,買一風車,欣然入廟。風車攤販竟有數百上下,一路排來花花綠綠,煞是熱鬧。另一多是相攤多,算卦的相士靠著黃大仙的「靈應」也沾光不少,而且多以黃大仙的徒子徒孫自詡,在卦攤上掛起「黃半仙」、「黃也仙」、「黃小仙」、「松仙館」之類的大字招牌。
在台灣地區黃大仙似乎在一般人來說較為陌生,然而名氣卻隨著兩岸來往的頻繁以及台灣人至香港地區旅遊的因緣,漸次的在台灣亦有相當數量的信徒。
黃大仙祖宮位於浙江省金華市雙龍洞,現由華山派第三十一代 施清純道長當家,台灣地區委任 清澤子道長之紫炁道場為黃大仙祖宮駐台辦事處,為台灣地區信眾廣宣流佈大仙精神。
現台灣地區尚有黃大仙協會由高道 羅道長主事,爾後與黃大仙祖宮駐台辦事處相互結合,共同努力,為大仙信仰各盡其力,並促進海峽兩岸三地之黃大仙信仰之交流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